九年后再登黑龙江科技大学讲台
2025-05-29 22:08:57
  • 0
  • 0
  • 0
  • 0

5月28日下午,笔者再次来到黑龙江科技大学,该校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矿业类院校--东北工人学校,该校素有“煤炭工业的脊梁”和“矿业工程师的摇篮”美誉。

昨天来到黑龙江科技大学做公益讲座是应该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之邀,特别是于秀玲老师邀请,这是笔者继2016年10月之后又一次登上该校讲台。

2016年10月26日那次公益讲座缘于壹基金缘于该校刘丽静老师,那次讲座题目是“公益项目的设计与传播”,昨天九年后来到这里讲座题目是“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方法——如何策划社区服务领域实践创新项目”,这个讲座题目是于老师的命题讲座。

与该校刘丽静老师结缘是壹基金,与于秀玲老师结缘是哈尔滨市双城区单城镇夏岬村(现为政才村),知名学者阎云翔以该村为原型写了两本著作《礼物的流动》、《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让这个名不经传的小村走向了世界。

去年于秀玲老师冒雨开车拉着东北师范大学朱兴涛、锦州医科大学张薇我们四人来到夏岬村,因为夏岬村我们结缘并且有了来往。

昨天下午公益讲座是由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李璐主持并致辞,李院长讲话文采飞扬、妙语连连,她说:

孟夏时节,人文学院2023级社会工作专业的课堂迎来了一位在公益征途上踏浪前行的引路人——刘福国老师。

他是公益星河里的追光者。

深耕公益十余载,笔耕不辍,步履不停;他载誉而行却始终初心如磐;他与黑科大的缘分是时光的馈赠,这份情谊早在学院扎根冰城之初便埋下伏笔。今日课堂且看公益智慧如何绽放!

刘老师将倾囊相授“社区工作五维秘籍”:

其一,策划之妙:从0到1的创意孵化,解码如何让公益构想照进现实;其二,社区之魂:深耕基层肌理,从村规民约读懂中国社区的治理脉搏;其三,服务之暖:以专业赋能温度,在失独关怀、妇女发展中践行社工初心;其四,创新之勇:破圈突围的国际视野,揭秘项目的进阶之道;其五,项目之道:全流程雕琢的匠心,传授从策划到评审的金奖项目养成记。

的确,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位深耕者将十余年公益路化作的锦囊——今日的分享将成为各位同学未来投身社工事业的羽翼,在社区工作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昨天李院长赞美之词让笔者压力倍增,看着讲台下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笔者把自己多年经验和体会倾囊而出毫无保留分享给孩子们,争取在有限时间内让他们获得一些收获。

昨天讲座是围绕“策划、社区、服务、创新、项目”五大关键词展开,自己多年媒体从业经历和深度参与公益项目的实践经验,阐释了社区服务项目的策划流程与落地要点。

昨天讲座学生们积极互动,他们就在社区服务项目策划中遇到的困难、资源整合与执行落地等问题踊跃提问,现场交流热烈反响良好。

于秀玲老师在总结时说,从经验到方案 ——产教融合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此次讲座是学院推动产教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引专家入课堂、带问题进现场”的方式,既实现了理论与实务的双向赋能,也为学院打造以真实场景为依托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今天下午,笔者收到昨天听讲座的崔清清同学发来的微信,她写道:您昨天的公益讲座让我受益颇多,我们也应该感谢您为我们带来这一场值得思考的讲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