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六,下午4:30分,我们几个老友在老地方吃着老菜喝着老酒聊着老话,若不是当晚有女篮亚洲杯中日半决赛不知道这次老友聚会什么时候结束,老友相见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完的嗑。
昨天几个老友有三位是原黑龙江日报记者,现在都已退休,彭老师、司老师是知名记者、作家,高老师退休前是黑龙江日报旗下杂志《新闻传播》主编,我们四个人都曾经是记者站负责人,彭老师当年是黑龙江日报哈尔滨记者站站长,后来担任黑龙江农村报总编辑,司老师、高老师分别担任过黑龙江日报黑河、佳木斯记者站站长,我那时是中国妇女报黑龙江记者站站长,那时因为工作相识留下良好印象,退休后又因为一些共同爱好和友谊保持着联系。
本月初自己在江西公益游学时得知司老师夫妇领着小孙女从嘉兴回哈尔滨避暑,我们相约过几天在哈尔滨见面聊天,把这段时间感受感觉感知聊聊,上周二司老师早上发来微信询问:周六是否有时间?喊上几个老友在老地方相聚!
司老师是一个计划性极强的人,从他自传《甘河,不只是一条河流》一书中可以看出来,他六十岁退休计划每年写作一本书,不论多忙多累都按照计划完成写作任务,这几年他先后写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父亲的战车》和《老兵司景生》《《甘河,不只是一条河流》等著作,他每年在南方帮助照顾孩子同时还到各地考察,去年到西藏又留下一批佳作。
这几个老友彭总年龄最大,我们认识时间最长,彭总1977年步入新闻圈,是高级记者和知名作家,二十多年前我们一起到方正县采访写出的《小姐妹告赢公安局》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那些年自己做妇女儿童维权报道得到彭总很多鼓励和支持,那时候新闻队伍是团结互助的,虽然记者站大多数都是一个人,可是我们在一起时并不孤独。
高老师在佳木斯记者站期间我们一起采访过佳木斯客运站报道,后来他担任《新闻传播》杂志主编没少给我们中国妇女报同仁发论文,妇女报一些进了职称同仁还不知道高老师在背后默默帮助过大家。
昨天老友聚会我特意带去一瓶《法制中国》主编刘连胜邮寄来的汾阳王白酒,这瓶53°白酒纯粮固态,国标优级,喝酒不上头,我在微信里对连胜说:好酒需要好人喝!好酒需要好人推广!
昨天我提前二十分钟来到老地方--司老师家楼下冰城饺子馆,这家饺子馆开设至少20年以上,现在餐饮市场没有特色不会开这么长时间,因为司老师原因我们经常在这里老友相聚。
昨天司老师和他的朋友也是高老师的同学唐老师点菜,香菇炒肉片、油炸刀鱼、大盆凉菜、尖椒干豆腐、皮冻,几道老菜端上来看着就亲切,正如司老师所言老友相聚就到老地方吃老菜。
老友相聚不用寒暄不用客气,我们四个人每人先倒上半杯白酒,高老师一个人喝啤酒,司老师作为召集人先说上几句后大家开喝、开吃、开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每人敬酒后进入单兵作战阶段,报社时期难忘故事,报道新闻骄傲一刻,特别是退休后各自有了各自生活,在各自生活中有喜悦也有烦恼,有坦然面对也有无奈选择,这时候我们不是无冕之王,都是退休人员有的已经是爷爷、姥爷,我们每个人角色都有不同变化,没有变化唯有几十年的老友、老情。
昨晚聚会期间司老师爱人方老师领着两岁半孙女下楼吃饭,司老师看着刚睡醒小孙女两眼发亮,他说已经给上一年的大孙女写了一本诗集准备出版,他现在每天陪伴照顾小孙女,每天记录孩子成长感觉很充实很有意义。
昨晚八点,亚洲杯女篮半决赛中日之战已经开始,大家惦记着中日之战谁能获胜?
大家酒足饭饱散席仍不忘关心大事,真的不愧为老友,因为只有老友之间懂得老友那点事。